更新時間: 2025-07-10, AM 00:51(GMT+8) post History
檢方再勘驗,真相早已公開:京華城案,是審判公務員還是審判專業?
又不是3+11,京華城的會議記錄跟影像,早就都在網路公開,今日勘驗是讓大家陪檢察官學都市計劃的ㄅㄆㄇ、ABC?還是「是」與「非」?
「京華城案不是3+11」:檢方拿公開會議做文章,荒謬至極
今日檢方申請勘驗110年兩場專家會議 以及第775次都委會影像,這些會議的共同點就是邀集了專家、府方、申請單位多方共同討論,確認京華城申請都市計畫變更的適法性與公益性。
這12場會議,不應該個別討論、分別看待,因為會議是連續的進程,京華城所提的都市計畫申請容積獎勵,就是一步一步經過專家會議提供意見,逐步改善後才送公展、經都委會通過。勘驗這些會議光碟,更可以聽到大部分委員都認同京華城「類都更」身份,期待京華城改建後,可帶動松山一帶整體更新與繁榮。 (京華城大事記)
但檢察官卻又要「見微知著」,拿單一一場、個別委員意見見縫插針做文章,去脈絡化的理解整個審議過程,斷章取義偵辦,讓人覺得不可思議。
且通常檢辯雙方要勘驗會議影像或偵訊光碟,多半是兩造對影像內容寫成筆錄有爭執的時候,但這幾場會議紀錄或影音,網路上都有,公開轉譯成筆錄後,檢辯雙方也都沒有意見,何必浪費大家時間?
又不是像covid-19期間指揮中心「3+11」致命決策、或疫苗採購無會議紀錄,或者把討論過程之不同意見直接略過,北市府當時做到如此公開透明的程度,證明內心坦蕩,如果今天都發局真的想要偷渡京華城案,大可以不用舉辦這些會議,更不用把會議記載得這麼詳細,供檢察官來挑三揀四、掐頭去尾。
只要像民進黨政府一樣咬死「沒有會議紀錄」,皇城之內就天下太平。
「悲慘世界」重演:公開透明反成罪證,司法是追真相還是追人?
柯文哲發言 - 聽庭筆記
今天早上我出庭前,在讀一本有關獨裁者的書,它說:「獨裁者不只要人民相信什麼,更要人民不相信什麼」。
我當市長時,一直秉持「開放政府、全民參與、公開透明」的精神,都委會開會是錄音錄影,甚至上網直播。連專家學者諮詢會議都有完整錄音,從今天的勘驗可知,明明這些人都很認真討論市政,希望台北的都市發展更好,但在檢方的眼中,卻好像這些公務員都在搞違法圖利的勾當。
本來所有會議一開始都會有不同意見,經過討論慢慢收攏,但今天檢察官卻只拿前期會議出來討論,掐頭去尾,做媒體操作,發動認知作戰。
迄今,所有來作證的公務員都說過程是合法的,全部在打臉檢察官。從常識來想,一個案子要經過都市計畫委員會、專家學者會議、專案小組會議、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、幹事會,還有各種會前會,怎麼可能一堆公務員、府外委員,會集體明知違法而為之,還一路通過?我相信在公開透明的制度之下,公務員一定會在合法的範圍內來處理,但檢察官卻硬是要牽扯我們、要羅織罪名,才搞成今天這個局面。
本案對台灣司法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,很久沒出現的鏡新聞,因為彭振聲前副市長太太輕生,社會輿論反彈,上星期又趕快出來圍事。請問檢察官,資料在你們手中,甚至沒出現在法庭上,為何可以一而再、再而三在媒體上出現,台北地檢署已經到了唾面自乾的程度。
從今天的勘驗可知道,不管是委員或是公務員都知道京華城不是都更案,也沒有使用都更條例給容積獎勵,是用都市計畫法第24條,討論過程中本來就會有各種疑問提出,到最後大部分問題都解決了,才透過都委會審議通過。
我想起十九世紀法國文豪雨果寫的小說「悲慘世界」,男主角因為幼年時偷了一條麵包,被判刑19年,出獄後警察仍然繼續追殺他,那個警察自認為在執行國家任務,卻是在折磨社會中無數善良無辜的人,希望檢方再想一下,司法唯一的目的是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,不是在折磨老百姓。
更多影音資訊
延伸資訊
審判 – Truth on Trial
京華城案你真的知道嗎? 資訊爆炸的時代甚麼消息才是真的,當新聞不再告訴你真相,只能自己做功課了。
民眾之窗 – 草悟道:
彙整線上 YT影片,並提供閱讀摘要內容,適合慣於閱讀但不方便撥放影音的朋友。
民眾之窗 – 吵架王:
彙整相關議題,面對各社群平台荒謬的言論如何處理,掃除謠言從你我做起
民眾之窗 – 闢謠圖卡:
當你想要找歷史資料時找不到? 蒐集各社群平台友軍的圖卡資訊。掃除謠言還我正常國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