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執政黨貪腐、掏空台灣
新聞
京華城案審理進度
觀點投書
人物
友站連結
聯絡我們
執政黨貪腐、掏空台灣
新聞
京華城案審理進度
觀點投書
人物
友站連結
聯絡我們
Search
Sep. 14 Sunday, 2025
友站連結
反貪腐 護台灣
反貪腐、護台灣、反造謠、要真相
臺灣新故鄉智庫
國家治理學院
民眾之窗 - 草悟道
臺灣新聞新視角
是誰遺忘了太陽花?
太陽花學運 的歷史
草根行動
新北市團隊收集的 民眾黨 支援者活動資訊
小草頻道台
民眾黨 支援者提供的多樣化內容
綠色執政,災難保證!
相關新聞的關鍵詞搜索
臺灣民眾黨
Taiwan People's Party
官方網站
我要捐款
最新公告
柯文哲
前臺北市市長
台灣民眾黨前主席
Facebook
黃國昌
民眾黨立法核心小組負責人&司法和組織法律和法規委員會成員
台灣民眾黨主席
Facebook
吹哨者保護法
心中有一把尺
🎧 EP. 05|京華城案|延押攻防、木魚抗議、證人攻擊:京華城案再爆政治與法律交鋒
2025-05-27
在這一集,我們直擊 2025 年 5 月 20 日《京華城案》延押庭現場,帶你解析柯文哲的自白、檢辯雙方的法律對決,還有外頭支持者敲響木魚的「群體儀式」。從市長是否可否決都委會、到「政治迫害」與「小說式起訴書」的論戰,這是一場法律與政治敘事的全面交鋒。🔍 本集重點:⚖️ 柯文哲斥責「小說起訴書」,強調自己無逃亡風險,為高中同學李文忠激動喊冤🗣️ 苗博雅作證引爭議:市長是否能撤銷都委會決議?辯方批其立場是「個人臆測」🧾 簡訊與捐款名單的交叉比對,是否故意扭曲關聯?柯陣營反擊檢方構陷之嫌🙏 法庭外木魚齊響:支持者自製道具,用宗教象徵參與政治審判的另類表態🧠 延伸討論:當司法被高度政治化,真相如何在交織的敘事中浮現?🎙️ 本集關鍵思考:當一場延押審理不再只是法律程序,而是政治張力、社會動員、情感宣洩的交匯點,我們應該如何看待「證詞的資格」、「程序的正當性」、「群眾的情緒」與「真相的多重敘事」?
🎧 EP. 04|京華城案|雙標?矛盾?前副市長林欽榮作證揭露容積率背後的灰色地帶
2025-05-27
這一集,我們直擊《京華城案》中備受矚目的證人——前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,在法庭上的詰問現場。作為當年都市計畫實務的核心參與者,林欽榮的證詞不只涉及技術與法律層面的爭點,更在無意間引爆了「雙重標準」與「行政權力正當性」的激辯。📌 本集重點⚖️ 林欽榮在庭上質疑柯市府使用行政處分調高容積率,但其自身在高雄副市長任內卻推動亞灣2.0計畫,給予高達 20% 的容積獎勵,引爆標準不一疑雲📄 法庭攻防聚焦於「容積率是否能以細部計畫方式決定」,律師引用內政部公文力證行政機關本就有此職權🧠 林欽榮對高雄容積獎勵法源「一時答不上來」,讓雙標質疑升溫🗣️ 法院外支持者熱烈聲援,直播畫面揭露現場情緒與話題蔓延至罷免、補助爭議、政黨對立🧭 核心思考:都市規劃工具的彈性與濫用界線,真能因人、因案而異嗎?🎙️ 本集反思:都市發展與容積政策,真的全然依法行政?還是早已與政治現實、個人歷史與社會氛圍密不可分?當一位政策執行者在不同城市、不同時間做出相左判斷,法治與公平性究竟要如何衡量?
🎧 EP. 03|京華城案|推測、想像、還是真相?朱亞虎作證疑雲大解構
2025-05-14
在本集節目中,我們深入解析《京華城案》最新庭訊重點,聚焦檢方起訴的關鍵證人——朱亞虎——在法庭上的證詞大轉彎。從「210萬會款說」到「柯市府與京華城案接觸過程」,這些曾在起訴書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指控,如今一一被朱亞虎在庭上承認是「推測」、「想像」、「道聽塗說」,甚至是「口誤」。🔄 證詞反覆!朱亞虎在法庭上收回對柯文哲多項指控⚖️ 檢方真訊錄音與書面筆錄內容出現落差,引發「不正訊問」爭議📀 真訊錄音不願公開驗證?司法透明度再遭質疑💬 柯文哲為高中同學李文中辯護,質疑檢方「壓人取供」🧠 法庭攻防之外,延伸出的司法公信力、程序正義與法庭直播討論🔍 本集重點:✊ 我們想問的:當一個「關鍵證人」的證詞根基充滿推測,取得過程又疑點重重,司法的正當性該如何確保?法庭應該如何重建人民的信任?
🎧 EP. 02 |Pilot Episode|京華城案|關鍵證人還是污點證人?朱亞虎庭訊揭露「京華城案」的真相與破口
2025-05-09
本集帶你深入分析 2025 年 5 月 8 日《京華城案》庭訊現場,針對核心證人朱亞虎的供詞逐一解構。從「滿意的微笑」到 210 萬政治獻金,我們要問的不是誰說了什麼,而是——這些說法站得住腳嗎?🔍 本集精華包括:🧾 政治獻金「感謝」依法行政?時間點疑雲重重🫥 「滿意的微笑」成關鍵指控?竟來自當事人猜測🔄 言詞矛盾、記憶混淆:朱亞虎自述「被關後才想到有行賄」⚖️ 法庭攻防亮點:檢方質詢遭反駁為誘導、證詞可信度大打折扣🧠 批判式媒體識讀:面對未審先判的報導,我們如何看待「真相」?這是一場檢視司法證詞可信度的實境教戰,更是一次對司法過程與媒體敘事的深度思辨。當一份被檢方視為關鍵的證詞,在法庭上不斷出現矛盾與揣測,社會該如何釐清是非、重建信任?
🎧 EP. 01 |Pilot Episode|綠能投資還是國安破口?聯合再生、台鹽綠能與國發基金的疑雲重重
2025-05-08
在這一集,我們深入剖析立法委員黃國長針對「聯合再生」與「台鹽綠能」提出的一連串質疑,從國發基金高額投資決策、綠能產業潛藏的正商關係,到令人震驚的國安風險警訊——中國製設備竟現身我軍營。本集內容涵蓋:💰 國發基金15億、30億連續重注虧損企業的決策爭議🧾 財報不實、股權交易、補助金套利?聯合再生案中的多重指控🏗️ 台鹽綠能在光電案場中「白手套公司」的角色與錢流異動🕵️ 軍方標案裡的中國製逆變器、工控設備是否觸碰國安紅線?⚖️ 監督失能、司法牛步與國會調查權遭限縮的多重困境本集不是爆料,而是一次縝密的資料釐清與風險探討。當投資政策、產業推動、軍事國防與司法制度彼此交織,我們能否確保國家利益與民主監督不被犧牲?
草悟道 RSS Feed
Q&A: 綠畜造謠 - 證人還沒問完當然有串證問題?
2025-09-14
問題:證人還沒問完當然有串證問題?回答:轉至thread - 安柏律師 《證人的範疇與地院的考量》 大家好,我是安柏律師~ 網友表示:證人還沒問完當然有串證問題 聽過24小時內聲請羈押嗎-刑訴第93條第2項:即檢、警共用24小時(通常警16小時、檢8小時),這也是憲法第8條人身自由的保障,很多電影會以誇張的方式呈現嫌犯與警察間的角力。 概念類似,先不說都押一年了,你該查的沒查完,該傳的沒傳完,誰的問題?是不是證人範疇畫太大? 再者,一審讓柯交保,難道沒初步心證嗎?法院一定考量過嘛,主要的證人問完了不是嗎?即便剩下證人問完有串供的可能,一審法院也不會改變想法。 同天議員陳怡君撤押,「當法院已於偵查中以防免勾串的事由裁定羈押刑事被告,給予檢察官追訴犯罪的時間,檢察官也據此順利地釐清犯罪事實而起訴被告時,法院於移審或審判程序中自須審慎,就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的勾串事由採取限縮解釋方法,除認刑事被告有於起訴後另行發生勾串之虞的具體事實,得例外地以之作為羈押事由之外,原則上應不得再依職權,以本條項款作為羈押刑事被告的事由。」高等法院114抗字第2227號裁定。 很清楚 柯案卻是若不認罪、證人未詰問完就得押滿,是否違反無罪推定?有無押人取供?
影片摘要: 這個影片來談一下 又一位之前很挺民進黨的網紅也痛罵青鳥了? | 公館圓環又來弄遺照然後燒紙錢? 這招要用幾次才不膩? | #青鳥 #蔣萬安 #圓環 #20250914
2025-09-14
網紅夏河痛罵青鳥:影片指出,原本支持民進黨的網紅夏河,近期開始批評青鳥行動。原因可能是夏河感受到青鳥的網暴,以及接收到更多元的資訊來源,使其對台灣民主的看法產生了改變。影片提到夏河的觀點轉變,從認為民進黨是唯一代表民主的政黨,轉變為質疑青鳥的「抗中保台」口號與實際作為不符。 青鳥行動的邏輯:影片批評青鳥行動的某些邏輯,例如將「背叛青鳥」視為不可原諒的行為,如同民進黨做任何壞事都可以被原諒一樣。影片認為這種邏輯是雙重標準。 中共軍力是否為紙老虎:影片針對「中共軍力是紙老虎」的說法提出質疑,指出若中共軍力真是虛張聲勢,為何台灣仍不敢宣布獨立,且共軍頻繁進入台灣領空?影片批評民進黨的「抗中」只是口號,實質上卻對中共的軍事行動無所作為。 公館圓環爭議與青鳥行動:影片提到台北市公館圓環是否拆除的爭議,以及青鳥行動在此的集結。影片質疑青鳥行動總是以類似遺照和死亡威脅的方式進行抗議,並呼籲檢調單位不應雙重標準,對於這類恐嚇行為應有所作為。
Q&A: 圖利京華城? - 京華城違反都更條例??
2025-09-13
問題:京華城違反都更條例??回答:都民國幾年了? 還在低能說違反都更條例的來啦 110.09.09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783次會議 從32:10s 到 33:48 就講得很清楚, 此案走得是都市計畫法第24條 - 自提細部計畫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KUeRZJ06aI&t=1930s Ai-summary: 主要適用法規: 此案最終決定不適用「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80條之2」,而是依循 「都市計畫法第24條」 的方式來辦理。這是因為考量到本案的「特殊性」,並透過「公益公共性」的規劃設計,配合韌性城市理念,提出了「第四個方案」。 審議程序: 該第四方案已在去年向市府呈請,並在「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768次會議」中獲得委員們的尊重與確認,後續將依「都市計畫法第24條」的規定來辦理相關的法定程序。 與「D3案」的比較(意見回應): 程序不同: 本案被稱為「北市都市計法#24第一案」,而D3案為「北市都市計法#24第二案」(雖然簡報文字寫為第一案和第二案,但講者口述似乎顛倒,最終結論是本案適用24條)。本案在D3申請前就經過多次研議和審議。 背景不同: 本案涉及提前拆除重建,並認列80億元的建物殘值進行合建或更替。D3案則為素地新建。 區位不同: 本案緊鄰捷運南京三民站外圍,規劃上順依TOD(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)精神建構人本交通環境。D3案緊鄰捷運101/世貿站,滿足TOD指導發展條件。 機制不同: 本案的容積獎勵機制為「報警執行獎勵」,獎勵上限為20%。D3案則有「增額容積回饋機制」,上限可達50%。 總結: 簡報明確指出,「二案皆經都市計畫法法定程序辦理,辦理公開展覽、都委會審議等且各有決議,且不干涉爭議,檢討方案與方向應因地制宜,不宜參照辦理。」這表示儘管此案與D3案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,但兩者都遵循都市計畫法的法定程序,並根據各自的條件和背景,採取了不同的具體實施方案和獎勵機制。此案的適法性主要建立在「都市計畫法第24條」及經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的「第四個方案」上。
影片摘要: 全台最稱職的記者.馬德/林宸佑 #第四權為何重要?
2025-09-13
第四權的重要性: 指出媒體作為行政、立法、司法之外的第四權,具有監督政府、防止政府濫權的功能。 以趙建銘弊案和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為例,說明記者深入調查和報導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。 媒體的墮落: 批評部分媒體淪為檢調的打手,與檢調勾結打擊政敵,例如,揭露三立記者馬玉文從北檢取得XSW-1500資料,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。 批評媒體打壓民進黨內部的政敵,例如,鏡週刊報導高雄立委林岱華的私生活與官司,質疑其目的與正當性。 總結當前許多媒體並非在監督政府,而是與檢調合作,協助民進黨打壓異己。 馬德的貢獻: 讚揚馬德在台南風災時,透過中天新聞報導災情,迫使民進黨政府受到壓力,促使更多單位投入救災。 肯定馬德敢於質詢政治人物,揭露真相,例如,在3Q罷免案後,敢於質問賴清德32比0的問題,以及他如何追問柯建銘、林月琴、劉世芳、范雲、王義川等人。 讚揚馬德認真準備問題,透過雙標邏輯讓民進黨官員難以迴避。 呼籲與期許: 呼籲台灣需要更多像馬德一樣勇敢有良心的記者,以促進台灣的進步。 讚揚馬德的口條和專業能力,並感謝他為台灣社會的貢獻。 總體而言,影片旨在強調第四權的重要性,批評媒體亂象,並讚揚記者馬德的專業精神和對社會的貢獻,同時也期望未來能有更多像他一樣的記者出現。
影片摘要: [大罷免追魂曲] 終章:青鳥御用導演?靠「零日攻擊」海撈國家破億!沈伯洋掛總顧問,劇本沒邏輯原來是...
2025-09-13
批評政府濫用補助款洗腦民眾: 指控政府透過各種補助和工程,將人民的納稅錢大量花費出去,用以對民眾進行洗腦。 舉例:質疑志祺七七獲得3700萬補助、羅景壬導演的團隊獲得破億補助。 揭露羅景壬導演的補助爭議: 指出羅景壬導演的「零日攻擊」獲得文化部7131萬補助,但影片觀看體驗不佳,免費版廣告過多,且劇情邏輯有問題。 質疑羅景壬的團隊還拿了就業安定基金,並批評其將補助款用在不當用途。 指出阿訪洗衣店及紙紮片合約有造假嫌疑,有短片數量不足,或將一部影片剪輯成多部短片充數的狀況。 批評綠營政治人物及相關人士: 點名多位與羅景壬有牽連的綠營政治人物及相關人士,包括許志杰、林中正、李進成、王志龍、孫鐵漢、董宏思等,並提及他們的爭議事件。 質疑沈伯洋擔任《零日攻擊》總顧問: 指出沈伯洋擔任《零日攻擊》總顧問,並認為這可能是該影集缺乏邏輯的原因。 批評青鳥漫畫創作者: 批評社群平台FREDZ上的青鳥漫畫創作者《姑娘撞爐山》以不當方式嘲諷政治立場不同的父親,並質疑其獲得文化部補助的正當性。 認為該漫畫創作者領取文化部補助,卻畫出不尊重死者及家屬的內容,是濫用納稅人的錢。 抨擊政府建設品質低劣: 批評台灣的建設品質脆弱,原因在於政府將大部分經費用於其他用途,導致建設品質低劣。 舉例:英雄輕軌出軌、新達發電廠起火爆炸,並指責相關單位未及時通報民眾。 分析政府污錢模式: 指出政府通常以高價購買低成本的材料和服務,然後將剩餘的資金分掉,導致建設品質不佳。 諷刺羅景壬FB的意識形態: 批評羅景壬的臉書過於側翼化,並質疑他是否擔心對女兒產生不良影響。
Language
English
繁中
日本語
(
Japanese
)
한국어
(
Korean
)